【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润德 致知 求实 创新 聚焦新兴产业 培养应用人才

发布时间:2024-10-27浏览次数:46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学校本科办学最早的院系之一。目前,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目前,在校本科生991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0人;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博士42人,省级领军人才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员5人。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全方位贯彻OBE理念,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坚持“润德 致知 求实 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新征程  聚力铸就育人路

 学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围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目标要求,以新时代党建“双创”标杆院系为中心,突出三个样板支部的支柱作用,强化六个基层师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聚力打造“136”党建平台,即“一个中心,三个支柱,六个堡垒”党建平台,有效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自标杆院系立项以来,学院进一步强化“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产教融合新画卷  校企携手育英才

 近三年,学院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实习教育基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学院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目前,拥有省级科研平台2个、校级科研平台1个以及校企共建平台3个。学院连续3年科研到账经费增长率近30%。为进一步贯彻“理论-实践-理论”的育人理念,学院成立并依托诸侯快讯ok1122登录入口新能源产业学院和霏润产业研究院构建“三院一体”式的育人模式。目前已和19家企业建立起密切合作,共建14家实习就业基地,14余位教师入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开展驻企合作。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和师资优势,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目前学生发表论文共计30余篇,授权专利10项。此外,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申请获批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同地方企业共育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实践教学展新貌  创新育人谱华章

 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分解到理论、实践、竞赛、创新训练等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推进和有机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强调实验实训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设置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创新课程。打造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专业性”的高水平课程。不断加强高层次课程培育力度,倾力推动课程建设与质量提升,获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开展设计性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荣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9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1项,“互联网+”省级以上奖项6项,学生创新能力获全面提升。


多元培养育英才  产业导向促就业

 学院构建“面向需求,多元并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留皖率超70%,主要分布在海螺集团、国轩高科、晶科能源、信义玻璃、广信农化等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环保相关的龙头企业从事生产设计、工艺研发等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3年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约达25%,位居全校前列。百余名学生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产业输出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院遵循“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内涵建设,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蔡昌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初审/张杨 终审/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