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开启生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25浏览次数:376

为落实学校“十四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升服务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于2022年9月组建成立。现有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48人。学院专职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25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诸侯快讯ok1122登录入口“汤山英才”4人。

加强顶层设计 科学谋划学院发展规划

主动围绕国家、安徽省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谋划并推进实施学院“十四五”规划。2023年11月,学院成功召开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确立了“两个坚持”“三个突破”战略目标和“333”行动计划,进一步统一了全院上下的思想、凝聚了共识,确定了以“提升服务环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方向布局新的学科与专业增长点,同时加强生物技术与“水科学”的交叉融合。2023年获批“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与“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培育)”省级平台,标志着学院在专业布局上更趋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坚持党建领航 创新实践“三全育人”新格局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精心打造“五育平台”,建立健全独具学院特色的“1+3+5”育人机制。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为主线,制定《生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高质量党建领航工程和三级党组织标杆建设专项计划。打造“党徽闪耀在基层”专项行动,实施“学—思—践—传”党建育人模式,擦亮“红色+绿色”实践育人品牌,深入思政教育一线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为学生思想解惑、心理解压、学习解困、生活解难、就业解忧500余人次。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新老校企合作约20余家单位,为学生精准提供就业岗位。坚持分阶段、不间断、跟进式做好学生考研服务,建立师生结对“1+1”。近年来,就业率超过91%,研究生录取率30%左右,稳居学校前列。


强化师资建设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多元、年龄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两年来,共引进青年博士人才14名,教师队伍博士比近62%。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1名教师获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获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获评省级教坛新秀。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先后选派8位老师赴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担任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为40%。


深化专业、课程建设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贯彻OBE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更注重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优化课程内容,强化两性一度与产教融合。近2年,对15门理论课、22个实验项目的授课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成功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对标企业需求,针对性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24届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比例达到32%。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课程思政团队,构建“1+3+4”课程思政模式,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任务。


强化学科团队建设 科研反哺教学

进一步加强学科平台、团队及高水平研究项目建设,以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2022年,立项“缓控释制剂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校级重点实验室,支撑生物制药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2023年,组建“水科学”团队,加强水科学研究,同时立项“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培育)”省级平台,强化学科平台对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

加强有组织科研,获批安徽省科研计划攻坚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获批立项拟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合肥市地方标准2项;横向到账经费2年内增长600%。

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取得新突破。近年,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项,学生作为主要完成人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构建“12345”体系 创新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秉持“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理念,形成“12345”实践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即:依托“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平台,实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心打造实践基地”和“发挥学科区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项特色举措,用好“三下乡”“一院一镇一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3类实践载体,形成“春芽”课堂、暖心工程、低碳行动、点‘亮’巢湖4项品牌志愿服务,通过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5个维度,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升学院实践育人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先进做法先后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青网、安徽先锋网、安徽日报、凤凰网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80余次。学院荣获省级乡村振兴专项“优秀团队”称号,获校级一等奖3项,其他校级奖项20余项,学院获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优秀记者站”荣誉称号。

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将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成教育强国的新理念、新战略,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将本次评估的全面检验和提升质量的核心要求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以评估标准为导向,建强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涵养质量文化,不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文、图/邢大伟、邢权、晁天彩 初审/晏娟 部门审核/陈小举 终审/张连福、李明玲 发布/樊振华)